“询价”标志设备为秋粮运输保驾护航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7日浏览量:
10月24日凌晨5时10分,中铁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段哈南信号五常运营班信号员利用70分钟天窗时间,对五常站信号设备“把脉”,保障哈尔滨铁路运输安全。
武昌市的稻田涌出金色的波浪,腐烂香喷喷的大米通过铁路网输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在这条“大米”运输线上,有一群鲜为人知的守护者——“铁路应急队”武昌运营队。他们默默维护着拉宾铁路境内100多公里线路和8个车站的信号设备,以毫米级精度保障列车安全,让“五常大米”的香气飘散开来。
道岔转辙机是铁路的“智能指挥中心”。它精确地移动并且 l根据指令锁轨,并可联动信号系统释放列车,确保安全准确行驶。面对客货列车高密度运行对信号设备的考验,铁路信号工作者要利用天窗抢修机会,加强对道岔路口关键设备和薄弱环节的整改,防止道岔参数出现偏差,为铁路运输安全构筑坚实的防线。
“天窗”作业开始后,操作人员按照小组工单分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修复机构特性、电气特性测试、拉力测试……作业项目一一联系。在繁忙的铁路线上,“天窗时间”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天窗”时间只有70分钟。操作人员不仅要与时间赛跑,更要细心工作。
5点:30、“翔龙,2号道岔已经检查完毕,您将带领第二组负责道岔尖轨和挂板的日常检查……”“马勇,您将带领一个组负责轨道养护作业,戴上护目镜,及时纠正损坏的导线,确保标准和质量。”
领班蒋子宏耐心叮嘱各天窗班组领导。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这句话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姜子洪穿梭在工人们中间,时而俯身查看道岔的几何尺寸,时而抬头观察工地的大致进展情况。他的眼神透露着决心和毅力。
这时,对讲机里传来了员工刘天宝的声音:“江工长,6号开关不转,有点麻烦。”江子宏听到电话立即跑过去查看。有人看到他拿着一个大扳手来调整左右他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天宝,只要把尖杆缩回一点,开关就可以了。”在他的指挥下,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6点05分,对讲机里,姜子红反复叮嘱:“陈伟伟,开关间隙一定要规范,不能留死角。”同时,苏苏和定期检查已完成的工作,确保每个部分都符合标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紧张又顺利的70分钟转眼就过去了。蒋子宏和他的工人们用严格的标准来保证设备质量的稳定。
回到工作队,姜子红对大家说道:“我正在测试花香米,大家稍后也可以尝试一下。”大家开玩笑说,“吃了姜工头亲自炖的米花香,工作更有精神了。” (李柏林)

